湖南省会长沙东南40公里左右,即是株洲。曾经工业企业密布的株洲,如今,在解决健身场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6月上旬,《民生周刊》记者赴当地进行了采访。
老社区有了新篮球场
袁家湾社区地处荷塘区西南角的城郊接合部,主要服务对象为原中南无线电厂(已破产改制),为典型的厂矿型社区。社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6人。
走进社区,社区文化中心修葺一新的篮球场非常醒目。每天傍晚,这里是周边社区居民的健身首选。
“有打篮球的,也有跳广场舞和跑步的。”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2016年将原厂矿俱乐部改造成社区文化家园,权属不变,管理运营为社区承担负责。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了有多功能音响、灯光、化妆间的社区现代化大舞台;标准化灯光篮球场;铺设了环保型塑胶跑道,设置了居民文体健身活动场地两处,新添健身器材15套,乒乓球桌2张,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娱健身场地;室内建设了一个图书馆,馆藏图书5000余册,并与市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每天在此活动的居民达500余人次。
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文化家园提供了包括运动养生、桌球、康复理疗和阅览在内的18项服务,涵盖了运动、文化和娱乐。
不断完善健身基础设施
为更好服务全民健身,为群众提供好的健身场地,2016年5月,株洲市将市体育中心管理处更名为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
株洲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主任郑国桢表示,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与原市体育馆合二为一,职责也进行了调整,原市体育馆的公益性职责整合划入全民健身服务中心。
株洲市体育中心北临湘江、与巍峨的石峰山隔江相望,南靠株洲大道,西侧为株洲市长途汽车西站,东有200余米宽的城市绿化带,风景怡人,交通便利。广场开阔,园地色彩丰富,喷泉、叠水、雕塑、树阵、踏步、游道错落有致,夜景泛光绚丽多彩,充分体现人文情怀,是大众体育锻炼与休闲的良好场所。
在这里,有两片专门的健身场地,铺有塑胶地板,900平方米,健身器材齐全,有22类、70件健身器材,可供100人同时健身。此外,室外建有一个标准篮球场,4张标准乒乓球台。两片五人制笼式足球场,一个笼式多功能球场。
目前,体育中心已成为株洲市民休闲娱乐、参与各类活动的常去之地、常来之所。
袁家湾社区、株洲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只是株洲市近年来完善健身场地的一个缩影。株洲市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小幼向记者表示,2013年开始,该市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100”工程,实现城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并结合市民体育休闲化、生活化需求,大力推动健身步道、笼式球场、体育公园等便民体育设施建设。
近5年来,株洲市体育场地设施在数量、面积、质量及功能等方面都取得较大发展。同时,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已建设社区全民健身路径564套,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1330套,社区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均超过100%,基本建成了较为健全的市、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争取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人口达到40%以上。
▲株洲市天元区神农城健康步道。
加大健身场所免费开放力度
有了健身场所,要满足群众需求,还离不开健身场所的免费开放。
株洲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年初制订2018年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开放工作方案。免费低收费开放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五人制足球、健身跑道、晨练、健身器械等11个项目,截止到5月底,该中心三大场馆及周边附属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69337人次。
同时,利用场馆资源开展体育健身公益性技能培训。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已开展公益培训—网球、武术、广场舞、柔力球、体育舞蹈、羽毛球、排舞、狼腾、射箭等25项、654课时,共培训6540人次。开展的科学健身指导有:乒乓球、长跑、排舞、足球、篮球、健美操等13项、128课时,共指导健身1280人次。
此外,该中心和场馆经营者、驻场协会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组织策划开展了各类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把趣味运动会、公益培训、体质检测、科普展览等健身知识带给了全市老百姓,极大地激发了不同行业、不同爱好、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
据介绍,株洲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每天免费低收费开放时间达8小时、每周免费低收费开放时间达到了35小时以上。
“过去的一年中,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接待40万人次,体育免费培训班12200人次,免费国民体质检测超过12000人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继续扶持韵动株洲APP、网站、微信、微博四位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用户人数超30万人。”郑国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