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训练动作,它动用的肌肉群越多,承担的负荷越大,动力链越长,那么这项动作的难度就越高,同时训练价值也越大。
——这是为什么深蹲硬拉卧推三大项,而不是二头肌弯举和坐姿腿屈伸的原因。
不幸的是,使用杠铃进行力量训练,具有代表性的训练动作(蹲拉推举)恰恰都是难度较高的,大约仅次于奥林匹克举重。
而每个人的身体比例、结构、关节活动度,柔韧性等指标不一样,又会导致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又产生了个体的差异
——这意味着你很难从单纯模仿别人的动作里学会。
学习力量训练,你需要了解一些物理和生理知识,了解肌肉的起止和发力模式,了解杠杆原理怎样在其中起作用,了解动力链怎样将力从脚底一直传导至杠铃上。
但是,历经九年义务教育的你一定知道,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事情。
当你跟着电视机跳操,模仿腹肌撕裂者,或者跟着莱美教练一起手持一根棍子(抱歉,我很难称它为杠铃)随着音乐节奏嗨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在学习吗?
如果一项技能,不经过努力学习就能掌握,那么这项技能,你觉得会有多大价值呢?
但幸运的是,力量训练从来不吝啬奖励它的门徒。
因为力量训练是最符合渐进超负荷原理的训练手段之一,你可以精细地控制让身体逐步适应更强的压力——仅仅线性地增加训练负重,例如比上周增加5公斤甚至1公斤的杠铃片,就能实现。
而跳操,或者其他形式的运动,要实现这一点会更困难。
这次你跳30分钟,下周你会跳31分钟吗?你也许会跳35分钟,那么更大可能是它一下子超出你的承受能力了。
好,你跳31分钟,那你能做到跳31分钟的强度一定略微大于上次30分钟吗?不,你没有办法仔细去计算和控制每一分钟的运动强度。
所以这种(我把它称为“粗放型”的)训练手段,由于无法线性地、周期性地逐步提高对身体的压力,你的身体会更大概率地停留在它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你很难通过这些手段取得持续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