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你好,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健身

老年健身,谨防“忽悠”

时间:2019-06-24 14:08:41  来源:  作者:

 老年朋友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准确理解各种健身宣传,谨慎付诸行动。


一提“维权”,往往就谈“打假”。问题绝非都是真假之别,维护消费者权益,也不限于若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净化健身市场包括两方面:其一,相关部门都要为消费者负责,加强监管,不能以假乱真,避免误导,更不可唯利是图欺骗甚至坑害消费者;其二,消费者要提高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相关信息,更要重视思维方式,不能人云亦云,切勿迷信所谓的名人、专家或洋人,包括某些媒体。

以最热门的“减肥”问题为例。面对这个全球性的“顽症”,首先应理解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与科技发展、环境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相关,既知其害处,也不必畏惧,避免片面理解而导致不当举措。具体到个人,则要客观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超重或肥胖,是否该减?该如何减?

BMI(体重指数)作为目前广为应用的指标,主要依据体重与身高的比例来判断。对多数人而言,该指标比较科学可信;而对某些人则未必适当,因为往往混肴了“胖”与“壮”的区别。某位男士年近60 岁,长期坚持力量训练,其BMI 高达28.2(按通常标准,超过28 则为肥胖),但脂肪含量仅为体重的12%(低于正常平均值),怎能认为该男士肥胖而需要减肥呢?有些人多年BMI在“合格”范围,但由于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重虽稳定,脂肪比例却逐年增加超出正常水平,出现“三高”等不良指标,这种看起来不算胖者,其实才应该考虑减肥。另外,腰围作为衡量肥胖或超重的指标,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有条件者建议进行身体成分的检测,尽可能准确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胖瘦程度,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减肥。

至于市面上的减肥宣传,则更应冷静对待。赵本山的“卖拐”等小品,让人们开怀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领教了“忽悠”的厉害。越是标榜“科学”、“奇效”的言辞,越是要警惕。笔者途经某减肥机构,被其广告震惊——“减肥实现世界最快、最彻底、不反弹,胖人永远告别肥胖。三餐吃饱喝好,抑制反弹空前绝后。想瘦哪里就瘦那里,效果一次看得见。鸡鸭鱼肉随便吃,绿色减肥,吃肉瘦身。”近日偶见一份国外发行的中文刊物,推荐“纤体瘦身极速浓缩胶囊”,其功效为“极速燃烧脂肪,排毒兼养颜,纤体不伤身,减磅不反弹”(均为原文)。如此“棒”的东西,价格当然不菲。面对这些,您能信吗?您敢试么?

也有些宣传资料不是弄虚作假,但片面强调某些积极因素,而故意忽略其他消极影响,也容易误导消费者。譬如说游泳减肥,往往强调了游泳时能量的消耗,却忽略了水温是柄“双刃剑”,会导致皮下脂肪层的增厚,不利于减肥。又如孩子的身高,向来是长辈关心的问题之一。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固然无可非议,但断言从事某些运动可以明显增加身高,则夸大其词了。篮球、排球和跳高等运动员普遍个子高,主要是选材的“功劳”(特别注重遗传因素),并非运动方式的特殊作用。至于某些“增高鞋垫”所例举的“得益”学生名单,或许确有其人,然而看不到令人信服的依据,用来说明他们若不使用此鞋垫,身高增长就会明显不同。

运动有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已成为共识,但也并非对所有人都“开卷有益”。步行被公认为最简易的健身方式,却并非坚持常走者都能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笔者年少时曾听相声大师侯宝林说过“阿司匹林不是毒药,一顿吃二斤也活不了”,虽是夸张的艺术语言,却也点出了精辟的科学道理——凡事若掌握不好甚至忽略“量”与“度”,往往得不偿失,甚而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同时,步行动作看似简单,也需掌握要领,注意行走的环境、地形等,否则难免出现意外和其他问题。

随着2022 年冬奥会落户北京张家口,冰雪运动的“热度”骤升,甚至出现“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口号,且不谈该数字估算的科学性,至少老年朋友们需明了:多数冰雪运动方式对大部分老年人并不适合。“参与”不意味着“从事”,老年朋友能够关注冰雪运动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与竞赛规则等,就相当不错了。

健身离不开营养,近来老年人被所谓的健康营养品“忽悠”的例子频频出现。撇开只图牟利的骗局不谈,有些食物作用和成分的宣传貌似科学,细究则靠不住。譬如说100 克某种辣椒的维生素C 含量比相同重量的白菜、萝卜和苹果等都高,所以补充VC 首选该辣椒。可是,这种辣度甚高的食物,每天摄入量怎能与白菜萝卜苹果相提并论? 牛奶或许对某些人不太适宜,对其作用也可以见仁见智,但绝不能用“牛奶原本是给小牛吃的”(某“名人”语),作为不适合人喝的“论据”。我们起码应掌握下列原则来筛选食品:此食品中含有的成分是否为人体代谢所需要;该成分一般人能否吸收;获取此食品的途径与代价如何等等。

媒体的作用不可低估(传播正负能量均如此)。不加分析地报道“个案”,即使真实也未必恰当。某报纸介绍一位年逾70 的老者,健康状况甚好,其经验就是坚持每天倒立半小时。还有某学龄前儿童参加半程马拉松,成绩超过一些成年人(居然还有所谓科研人员赞扬的意见)——须知这种报道就是宣传,难免有人盲目仿效。以上这些例子都是极其特殊的个案,不具备普遍意义,更不值得大范围推广和学习。前些年电视中“60岁的人,30 岁的心脏”的宣传词,也值得推敲。有的媒体出发点虽好,但报道欠严谨,甚至断章取义,容易让受众误解。某刊物摘录科技信息,称每周运动的“上限”为累计14 小时,超过则有损健康,云云。仅关注时间,忽略影响运动负荷的其它因素(运动强度等),也未区分人群特点,未免欠妥。

防治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非常关注的话题。为了判断骨质是否疏松,应该测定骨密度。测定方法很多,千万别被“简易”、“快速”误导,甚至被忽悠。笔者出于调查目的,曾走进多家药店尝试免费骨质测定,大部分结论为“骨质疏松”,接着就是面临各种“钙”品的推销——若事先未做过可靠检查,确知自己骨密度正常,难免动心购买。

对某些旅游胜地的保健宣传,尤其要眼明心静。笔者退休前与友人到南方某名山游览,被导游带进保健诊所,“神医”仅观手纹便断定我一位老同事血糖高,其言与实际情况有部分吻合,于是推荐一剂高价草药。待观我手纹时,称“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更高”——我如实回答多年血压偏低,血脂血糖正常,“神医”顿时面赤厉言 “你是隐形糖尿病,比他们更危险”!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庆幸自己至今血压与血脂还是不够高,糖尿病仍处于“隐形”之中!

随着科技进步,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如今不少老年朋友经常上网查询信息,也会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相互交流,固然好处多多,但也应提防“互联网+健身忽悠”,切不可掉以轻心。

“维权”是永远的课题,不能仅靠“3.15”,让我们老年朋友从自身做起,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知识,来擦亮自己的眼睛,明察陷阱,谨防忽悠,避免上当受骗,选择科学又适合自己的健身锻炼方式,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党旗飞扬骑行路——“骑行学党史 将军故里行”活动火热开骑!
党旗飞扬骑行路——“
姚明来到株洲市体育中心,为2021“星火杯”青少年篮球精英赛开球!
姚明来到株洲市体育中
第五届“完达山·青苗杯”少儿足球邀请赛“五一”开踢!
第五届“完达山·青苗
“泳”往直前——株洲市“劲酒杯”幸运51市民游泳交流赛圆满举行
“泳”往直前——株洲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